25″

视频 | 珍贵画面!李大钊1924年留下的唯一活动影像曝光

时讯

《1921点亮中国》项目组

2021-05-03 14:45

李大钊,河北乐亭人,幼年便以才思敏捷闻名乡里。1914年初李大钊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选修了安部矶雄开设的“都市问题”和“社会政策”课程。



这些日文书是李大钊捐赠给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在书籍封面上,仍然能看到“李守常先生”的字样,守常,就是李大钊的字。当年,李大钊就是在这些书籍里读到了安部矶雄、河上肇等社会主义学者的文章,从而建立了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最初印象。


原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文学室主任朱成甲介绍:“那么他去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根据他的同学郁嶷回忆说,他是要研究政治经济学说,要探讨民生凋敝之源。所以他同学说这个志向很远大很开阔。”


李大钊留日期间,正是袁世凯妄图恢复帝制的时候。1914年,李大钊组织神州学会,开始反袁活动。随着日本提出二十一条消息的公开,日本留学生的反袁活动从秘密转为公开,性格敦厚但文笔犀利的李大钊被推选为留日学生总会的文牍干事,不断写文章声讨袁世凯。然而,在日本的这段经历,却奠定了他日后投身革命的基础。


日本早稻田大学现代政治经济研究所特别研究员三田刚史介绍:“李大钊来到日本之后,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更用心思考如何改变中国,如何改变中国人的认识,还有在日本留学的中国人回到中国后又如何活动等等问题。”



这个位于北京西城区文华胡同的院落,是李大钊的故居。1916年李大钊从日本回国后,先后居住过八个地方,最后把家安置在这里。在会客厅中,李大钊所写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对联格外醒目,这幅日后被诸多记者奉为座右铭的对联,在当时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李大钊心怀天下、以笔为枪的志向。


在北京定居期间,李大钊先后任《晨钟报》和《甲寅》编辑,发表许多宣传社会进步的文章。1917年底,李大钊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并参与编辑《新青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使得李大钊在思想上日益倾向马克思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耿云志介绍:“李大钊不是激烈,但是他对新东西特敏感,他很快跟革命派有了更深的关系,所以他很快就接受了俄国革命的影响。”


李良玉,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他(李大钊)看到的就是俄国革命是一个平民的革命,这个平民的革命也是最后解决了平民(的问题),解决了穷人、工农大众(的问题)。他认为中国社会也需要来解决工农大众的问题,因为辛亥革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他看到这一点了。


1919年9月28日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马克思主义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和经济学说,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资源。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向青年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朱志敏介绍:“《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当中,这篇文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非常大。”



这是我们现在能找到的李大钊唯一一段活动影像,1924年他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发表演讲,当时他是中国共产党出席共产国际五大的首席代表。李大钊从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向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彻底转变,并在日后为之献出生命。


(素材来源:《1921点亮中国》项目组 编辑:王珏)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