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十年磨一剑,老市府大楼焕新归来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陆熠

2024-05-20 21:43

日前,历经10年打磨的外滩“第二立面”又一地标性历史建筑,老市府大楼正式焕新归来,以“外滩·老市府”的新名字对外亮相并已开启全球招商。这个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象征意义的老市府大楼,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实现整个街坊的“重现风貌、重塑功能”的呢?



从空中俯瞰,位于江西中路汉口路的老市府大楼,在经过了近十年的综合改造后,重新展露了风姿,呈现出清晰的口字形四面围合,弥补了当年建造时的遗憾。


项目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方案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立缤解释说:“其实是因为当年打了一战,这栋楼没有建完,有三分之一的围合部分是缺失的,所以把这栋楼围合起来,这是毋庸置疑的。”



落成于1922年的老市府大楼,还有个名字叫工部局大楼。今年102岁的它见证了很多历史,1949年10月2日,这里升起了上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也曾在这里办公。早在上海解放一周年之际,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亲笔提字“让上海人民按自己的意志建设人民的新上海”。



据介绍,大楼原初的设计就是四面围合的形状,但没有完全建成,大楼始终“缺了一个角”。因此2015年,当大楼所在的黄浦区160街坊,确定要对大楼进行改造时,非常明确的一点,就是一定让大楼实现百年后的围合。如今,新建的这一部分,采用的是现代的混凝土材料,但也充分考虑了和老楼风格上的衔接。


“这些板材从风格上面,就给人一种简洁大气的感觉,按照窗墙的尺度比例,其实和老建筑的立面,逻辑上有非常严密的关系在里面。”外滩投资集团副总裁、外滩老建筑公司总经理朱亦锋介绍。



除了补上缺失的一角,对于老建筑部分的修缮,则以尊重历史、科学保护作为主要原则,施工之前,修缮方就对原有门窗、墙面、地板等的色彩、材料、工艺花了大力气考证研究,才开始逐件修复。“比如说木材,不能说用同材质的就可以修上去,用的这个木头一定也是要老的,不然年代相差很远的话,木材的含水率是不一样的。”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葛虓如是说。



修复专家介绍,进场时,因为早年技术和认知的局限性,原始的墙砖都被后期的乳胶漆所覆盖,根本看不出花纹颜。葛虓介绍:“首先要刷脱漆剂,但是脱漆剂又要酸碱度掌握好,否则对于建筑外立面就是损伤。”


剥离乳胶漆之后,还要用低压水枪进行冲洗来实现还原,而部分碎砖坏砖的修补,则全靠师傅手工一块块操作。“一块一块凿进去,一块一块慢慢补出来,现在看这个墙面,基本上百分之三十都修过的。”



而在整个老市府大楼的修缮改造全部完成后,它的功能和使命也将被重塑,目前已经进入了全球招商阶段,将引入总部办公、高端零售等多种业态。庭院广场和屋顶平台,未来则将成为市民可随时进入的公共活动空间。“它的院子其实非常非常大,以前是不对公众开放的,现在给公众开放,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我认为是这个项目最有意义的点。”项目设计师陈立缤如是说。



在外滩地区非临江区域,共有约141幢这样风格迥异、历史悠久的老大楼,外滩老市府,是外滩第二立面更新改造的先行启动项目,而黄浦区还在不断加快外滩“第二立面”的城市更新步伐,通过功能重塑,为街区注入新的活力。


朱亦锋表示:“非常希望能够有一些头部的企业,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化和商业机构能够入驻,真正能够了解、喜欢、认同外滩老建筑价值的。”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周俭教授工作室主任李铁则表示:“我们会通过重塑特色功能,重振街区活力,重现特色风貌的一系列的规划措施,让我们城市空间更好能够满足可阅读、可漫游、可体验的要求。”


外滩,是上海的城市名片,通过一幢幢老建筑从外观到功能的不断更新与激活,未来的外滩区域将打造上海最具标志性的世界级金融文化中央活动区。我们期待,外滩在保留城市历史风貌和传承海派文脉的同时,实现城区能级跃升,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更新示范样本。



编辑: 尤颖慧
视频编辑: 刘奕达
摄像: 李刚
责编: 李吟涛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