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裸条借贷 别只吐槽女大学生“咎由自取”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董亚欢

2016-12-09 16:58

近日,一则高达10G、涉及160多名女大学生“裸贷”不雅照泄露的消息,让“裸贷”一词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对于裸贷的受害女大学生,有人痛批是其消费观价值观畸形所致不值得同情,有人则认为对她们加以指责是残忍和肤浅的。那么,对于“裸贷”的女大学生,我们能不能仅用一句“活该”来定义呢?12月8日晚,《自媒体联播》节目邀请两位评论员方正宇、齐悦,来辩一辨这件事的是与非。



【视频】裸贷女生被骂冤不冤?


11月30日,一个10G的“大学生裸条”照片、视频压缩包开始在网上流传,160余名女大学生手持身份证的裸照及视频被公开。一时间,对泄露源头借贷宝和“裸贷”女大学生的相关讨论甚嚣尘上。其实,“裸贷”风波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已经沸沸扬扬地发酵了很久,对于陷入“裸贷”之中的女大学生,舆论也始终未能给出一个统一的身份界定。

对于外界对女大学生们的指责,方正宇认为,女大学生们进行裸贷交易,的确是有虚荣心的存在,犯错要付出代价,但涉世未深的女大学生们付出的代价未免太过沉重。

方正宇


方正宇:坦率地说,他们在做这样事情的时候,也许并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后果。甚至说的极端一点,不排除是一种博弈,她们想虽然这个照片给了你,但是如果获得裸照的人故意把照片传播出去,那是散布淫秽信息,属于犯罪行为。那我怎么知道你们这些借钱出来的人这么没有底线,真的会散布呢?以此类推,就像很多电信诈骗案件,不明“套路”的人也照样容易上当。无论从法律还是伦理层面,裸露照片及视频流出时,裸贷女性已经是被不公正对待的一方了。舆论的谩骂,会使她们的这种伤害再次被放大,批判的视角过于居高临下了。

而齐悦则认为,这不能仅仅归咎于借贷平台所谓的“套路”,他引用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对一个人的评价,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查其所安”,凡事有果必有因。“裸贷”的出现,固然有不法之徒通过钻政策和法律的空子,打造“供给市场”,但也离不开一些心存侥幸之徒,为了自己一时的消费欲望而以身试险营造的“需求市场”。


齐悦


齐悦:贪欲是人的本性,但是尊重人性和纵容本能我觉得还是有区别的。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当你决定借钱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是否有偿还能力。在能力还配不上欲望的时候,却心存侥幸的用金钱来丈量自己的生活,更因为这种放弃自我的极端方式而酿出悲剧。所以她做这件事的时候,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毕竟你已经到了一个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年龄。

实际上,“裸贷”的现象和支付宝前些时候爆出的“生活圈大尺度照片”类似,都将一个也许长期以来都只是处于灰色地带的问题带到了水面之上——打着擦边球的“援交”与色情产业。继而有些人产生了另外的疑惑,如果这些行为是自愿发生,那是不是就没有受害人了?所谓的“裸贷”行为是不是成了自由的交易了?

方正宇:首先就从借贷的角度来说,就是说高利贷,其实我们前两年有专门的司法解释。严格地说,现在很多的利率的约定,明显已经超过了每年24%的约定。那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女大学生完全有理由不还这个钱。第二个问题,哪怕这个照片是女大学生给出的,但是对方不能以此来要挟。因为这有可能触犯两个方向的犯罪。一是散布淫秽信息,二这属于敲诈勒索行为。但是,女大学生属于相对胆小的人群,事态严重后,她更加不敢用法律武器去保护自己。这就是借贷平台专门针对女大学生下手的原因。


消费频次高,容易产生冲动型消费,而且特别容易被引导,学生群体成了这些借贷平台眼中“十分理想”的消费者。面对商业和资本的冲击,女大学生的“防守”能力确实薄弱,但这种能力的薄弱仍然迫切需要被挽救,一味的指责和放任不管也许只会造成更大的冷漠和悲剧。



齐悦:我觉得就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还有孩子的家庭教育。当孩子这一步步走错的时候,父母在干什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父母给她灌输的价值观又是什么?包括如何来消费,如何经营管理,都需要学校和家庭作出引导。

除了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监管部门还被认为是整治“裸贷”现象最有效的力量。方正宇表示,对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大学生来说,不良校园贷必须“一刀切”。因为对于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它的监管一定是比银行更加松散,甚至更加会走极端路线。一旦把他们放进校园,哪怕不是出这种“裸条”,也会用别的方式来要挟学生。

对于“裸贷”者,是拯救,是提点,还是应当打击?沿着道德责备的思路,或许难以达成共识。但是,不同的态度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随后的措施方针。眼下正是借力整顿规范校园网贷的有利时机,期盼各方配合、发力,迎来一个更加健康有序的校园网贷环境。


(编辑:陈佳雯)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