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7″

视频 | 电商法来了 电商能告别野蛮生长吗?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何晓 见习记者 杨柳依 李书馨

2019-01-07 09:59

这几天,有不少人发现,自己朋友圈里的代购突然都变成了灵魂画手,用手绘图替代了产品图,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为了规避元旦刚刚落地实行的《电子商务法》的监管风险。那么电商法究竟给电商行业和消费者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侯女士做了两年美国代购,平时主要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发布商品信息,生意不错。不过这几天,她却闲了下来。她说,主要的影响就来自这部从元旦起刚刚开始实施的《电子商务法》。



《电子商务法》首次明确,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都属于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并且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没有公示相关营业信息的,可以被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这就把原来一直处于灰色地带的代购、微商等都纳入了监管范畴。

侯女士说,有了这部法之后,代购的利润会减少,她也在考虑今后不再从事这个行业了。

电商平台也已经行动了起来。比如洋码头,这几天,他们的工作人员开始逐一联系平台上的海外买手,着手登记买手们的手机、地址、营业执照等。

而此前,买家在平台上能够看到的卖家信息,仅限于昵称、所在地以及销量评分等。但从下个月开始,网站将陆续在平台上公示每个卖家的营业执照等相关信息。洋码头首席执行官曾碧波表示,到时候,卖家的企业名字,海外的注册地址,甚至海外注册的资金,都能被清楚地查到。

网站之所以会如此细致地展开信息收集工作,也是因为此次电商法也明确,如果电子商务平台,没有尽到监管责任,那么将被处以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此,不少市民也拍手叫好。而专家们也对《电子商务法》中,规范市场的条文,比如明确电商平台不得删除消费者评价,应在显著位置提示搭售信息,退还押金不得设置不合理条件等表示赞同。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说,《电子商务法》更多地是站在规范行业、促进发展的视角上被制定出来的,使得将来销售的产品和服务有迹可循、有源可追,其实也是对消费者一种保护。

不过,也有人担心,条文落地后的实施效果究竟能否让人满意。比如这些日子,已经出现了不少代购微商,在文案发布上动起了歪脑筋。原本的产品实物照片悄悄变成了搞笑的手绘图,产品介绍则一律用外语。似乎这样就能规避风险。



对此,专家指出,目前法律刚刚开始实施,有一些操作细节确实还不够明确。比如《电商法》中规定,个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家庭手工业产品等便民劳务活动和零星小额交易活动,不需要进行登记。不过在实际操作中,“零星小额”究竟如何界定,目前尚未明确。而阿里等大平台则已经表示,正在进行内部研判,后续可能会出台相关的平台细则。



不过无论如何,电商法的落地,对于消费者来说,势必成为保护自身利益的有力武器。上海市消保委秘书长陶爱莲说,今后消费者在微商平台上碰到权益受侵害的情况,就可以根据法律,进行投诉举报了。

这些年来,电子商务领域的投诉层出不穷。从微商处买到假货、购买旅游产品时被绑定保险、押金退不了等,此前常处于监管的盲区。而有了《电子商务法》之后,电商行业有望告别野蛮生长,进入有法可依的时代。实施后,效果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看看新闻Knews记者:何晓 见习记者:杨柳依 李书馨 编辑:全芳华)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