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4″

视频 | 视频|追忆钟扬(三):毕生追梦的时代先锋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

2017-12-15 21:18

在西藏奔波16年,收集4000万颗种子,一手创立学科点,开启为当地培养高端科研人才的援藏新模式,这一切都是植物学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 钟扬的人生注脚。而很多人不知道,钟教不仅情系雪域高原,对故乡上海也充满着爱与眷恋。他甚至在南汇嘴给上海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礼物。


钟扬:我曾经有过很多梦想,我独自远航,为了那些梦想。



上海临港南汇嘴,成片互花米草中,这片 还只有几十公分高的桐花树苗,就承载着钟扬的一个梦想。


红树林课题组成员 径佐琴:“钟扬老师一直希望看到这一幕,我希望这些小苗能在今年能扛过寒冬,我们明年能大规模地在这里栽种。”


这便是钟扬献给上海的礼物,8年前,他将这片红树林 引种到上海。红树林促淤保滩,对水质和空气都有净化作用。他期盼,茂密的红树林,能缀满申城海岸线。尽管要实现这个梦想,至少还需要50年。钟扬的另一个梦想,安放在了云南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他带领团队 从青藏高原采集的224种、1300多万颗种子,就封存在这里。它们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 没有青藏种子的空白,并且说不定未来哪一天就会派上用场。常人都难以理解,为了那么多 此生都不一定能看到结果的事情奔忙,到底值不值得,但在妻子张晓艳眼里,这就是钟扬的行事风格。


钟扬妻子张晓艳说:“他只有目标,他并不太考虑这个结果,他只是考虑,这件事情要不要做。”



在钟扬上海的办公室,常年放着红景天和一个旅行箱。多年操劳和高原反应,让他心脏肥大,还伴有痛风。两年前,他又突发脑梗,被送医急救。然而仅仅9个月后,"钟大胆"却不顾医嘱,又回到了雪域高原继续工作。除了醉心科研,对于力所能及的科普工作,钟扬也从来都是不遗余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种子圣殿中存放的部分种子,就是他收集的。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秘书林晨说:“告诉世人们种子和我们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上海自然博物馆内 近500幅科技图文,是他和团队斟酌创作的。


上海自然博物馆管委会副主任、展教服务处处长顾洁燕称:“钟老师说的 科学的种子一颗一颗就种下去了,未来这些种子都会发芽,从小树长成大树,那就是教育或者说意义的所在。”


他开设的 植物学科普讲座,风趣生动,吸引了大量人气。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说:“大约一百多年以后,假设大家发现有一种植物有抗癌作用,假设一百多年以后还有癌症,大家后来有查出说发现这个植物在西藏已经没有了,由于气候的变化,但是一百多年前有个姓钟的教授好像采过了。都一百多年了,姓不姓钟又有什么关系呢。(哪怕)最后种起来以后只有50粒能结种子。但是那个植物不就恢复了吗?”


今年9月15日,钟教授还在浦东一处湿地,冒雨为 青少年科普野大豆,而这也成为他被媒体捕捉到的最后影像。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你仔细观察一下,上面有毛,跟我们吃的毛豆是不是一样的啊?这就是毛豆的祖先。”



十天后,这位毕生追寻梦想的科学战士,永远停下了冲锋的脚步,但他留下的种子和梦想,会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


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他要做的事情是和国家的需求人类的发展是高度一致的,这是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的地方。”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我是钟扬,一名工作在青藏高原的生物学家,一名来自上海的援藏教师。”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