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4000公里,上海退休老人们的特别选择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朱齐越

2018-08-24 19:12

从2003年开始,上海每年6月都有一批退休的老专家奔赴新疆开启为期三个月左右的医疗、教育、文化等志愿服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沪疆银龄行动",这些银龄志愿者用自己的知识、技术架起了沪疆两地的友谊桥梁。


今年,又有20位志愿者前往新疆喀什、克拉玛依等地开展志愿服务,他们平均年龄63岁,到底是什么样的情结,让这些上海老人多次选择去往4000公里以外的新疆呢?



在距离喀什300公里的巴楚县,我们在县职业高中见到了来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汽车工程专业的退休教授黄立新。

学生们的汉语水平都不高,全国统一的专业教材对他们来说实在太难。黄教授得知后,花了整整四个月,带领老师们一起编写了现在这本90页、22课的教材,每课都会通过情景对话方式教授发动机、转向系等汽车专业知识,生字、词组会标注,课文还特意加了拼音,非常接地气。

巴楚县职业高中学生努尔古丽•依明说:“黄老师上课,学生特别热情,特别想学。”

巴楚县职业高中国家通用语言老师向兴琼则表示:“什么难事到了她跟前,好像都没有关系,都能拿下来。她来了以后给了我们不少自信。”

黄教授有着34年机械、汽车工程专业的教学经验,这次参加沪疆银龄行动,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圆了年轻时的梦。

黄立新以"银龄行动"志愿者的身份告诉记者:“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就有一个理想,我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当初我也打了报告,我们同学就去了西藏,而我没有来成新疆。我退休了,终于来到了我想来的地方。”

黄立新来新疆是为了"圆梦",而对69岁的韦朝生来说,来新疆是为了"再续前缘"。



"银龄行动"志愿者韦朝生说:“我17岁就到新疆来了,一待待了20年。当时是作为上海知青,到新疆来支援新疆建设。这段情结,这段友谊,这段感情,磨灭不掉了。所以我总想老了以后,现在有时间了再过来看看。”

于是,连续三年,韦朝生都作为医疗志愿者援疆,他去过莎车县、巴楚县,今年又来到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为了帮助当地医生提升水平,他每天灌输一个知识点、每周开设一次专业讲座,甚至把每一次查房都变成一次微课堂。

一位病人几天前做了心电图,是韦医生及时发现了其中的罕见波形,做出准确判断,让病人及时得到后续治疗。

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医生曾韦萍说:“只要发现问题了,他立马就会把我们叫过来,把问题都给我们讲清楚,一遍不清楚就讲第二遍、第三遍,非常有耐心。

韦朝生则谦虚地说:“我是一个老共产党员,我想在自己尽可能情况下,为国家,这可能太大了,为边疆,为我以前工作过的地方,做点实事,多带点人。”

今年有20位平均年龄在63岁的上海老人,在喀什、克拉玛依5个地区10家单位,继续发光发热。



从2003年至今,十六期沪疆银龄行动吸引了371人次参与,架起了沪疆两地的友谊桥梁。

每个人活法不一样,总要充实自己嘛,总要退休了还要体现些价值。
——"银龄行动"志愿者何勤国

去服务,去被认可,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银龄行动"志愿者唐琦文

我们要给这个岁月以生命,赋予岁月以生命,赋予生命予意义,这很重要。
——"银龄行动"志愿者梁平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齐越 编辑:傅群)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