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视频 | 无“危”不至!上海的“托尼老师”有支救援队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见习记者 李晓建

2023-09-19 21:26

地震、洪水、内涝,在每一场灾害面前,救援队是“超级英雄”般的存在。而当一切恢复平静,他们似乎又迅速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他们是谁?他们来自哪里?


“托尼”队长和他“拼拼凑凑”的救援小队


张善丰,今年44岁,上海山锋应急救援队队长。他在浦东经营着一家面积不大的理发店,既是老板也是员工。每周一早上,年满70岁的老人可以入店享受免费的理发服务。这项暖心的服务,张善丰已经坚持了十八年。



张善丰十九岁时从江苏来到上海。当时他受到了街坊邻居们的照顾,大家隔三岔五给他送点吃的穿的,让他心生感激。从那之后,他开始免费帮老人理发、帮路边熄火的车“搭电”。2021年7月20日,河南中北部地区遭遇强降水。张善丰开上自己的车,跟着别的救援队伍,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抢险救援。


几次跨省抗洪救灾的经历,让他找到了人生新的方向。一年前,他拉上了一群好兄弟,开始组建自己的救援队。



山锋救援队的队部设在队员陈栋开的健身房里,原本的瑜伽房被改成了免费供队里使用的会议室,里面堆放着队服和一些小型救援设备。健身房外,露天停着一辆队员自掏腰包购买的二手车,还有六条冲锋舟。这六条冲锋舟,有四条是爱心人士捐的,一条是队里采购的,还有一条是几年前张善丰自己买的。四处筹措物资装备,是民间救援队的常态。



“您觉得够用吗?”看看新闻Knews记者问张善丰。


“平时我们训练,六条差不多。但真正要跨省救援,去现场,我恨不得二十条才好。”他感慨道。


妻子随队亲历救援 从反对到理解


时间回到今年8月2日的清晨,上海山锋应急救援队22人驱车1300多公里,耗时17小时后抵达河北涿州,随即投入救援。


“他们一个个喘气的声音,我感觉他们很疲惫。虽然我帮不了他们的忙,但我一直在跟他们说,轮流休息一下,稍微休息一下。我只能这样安慰。”大红,是张善丰的妻子,也是这次山锋救援队奔赴涿州时唯一的女性。去灾区,去救人,这是她的第一次。



“以前出发的时候我都是偷偷摸摸在整理我的衣服,最终还是被她发现了。这次我又跟她讲了,我说我们要出发了。她就跟我讲,你到那边我电话都打不通,人也看不到,我在家里担心,还不如自己跟过去。”采访中,张善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在涿州,大红仔细登记被救者的名单,帮助他们寻找家属,帮受困的母亲照看幼小的孩子。“当时听到那么多的求救声,感觉自己还是太渺小了。要是当时人多,或者说力量再大一点的话,可能会救更多的人。”当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时,她开始真正理解丈夫的坚持。


从环球潜水到灾区救人救援这件事和钱无关


范张荣,是今年刚刚加入“山锋”的一名“新兵”。他喜欢马术和潜水,有自己的马场。迷上潜水后,他经常跟着潜水队满世界跑,并取得了EFR(“紧急第一反应”课程)和Rescue Diver(救援潜水员资格证)等证书。



在外界看来,范张荣这些“烧钱”的爱好无疑是建立在财务自由的基础之上的。对此,他并不否认。但他认为,加入救援队和自己的财富无关,他只是希望自己的这些技能,能够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有用武之地。


因为有专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救援经验,加入“山锋”仅一个月,范张荣就被允许随队一同参与涿州的救援任务。



“我们参加救援队不是冲着钱去的,我们所有的山锋救援队队员是没有工资的,甚至我们有时候还要贴钱,我们的队长、副队长都是自己掏钱成立救援队的。”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队员们在满腔热情中刻苦训练,保障队伍的专业性;在一线救援中逆流而上,时刻绷紧一根弦。民间救援力量,已经成为国内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警世家的“Z世代”:民间救援也能上天


“接到上级指令,航天救援队立即运送水域救援机动小队登机前往现场。”


“收到,立即执行。”



采访当天,厚天航天救援队与水域救援队的联合演练正在进行。厚天应急救援总队执行总队长丁硕徵介绍,航天救援直升机机动能力较大,可以挂载救援装备、救灾物资,运送突击队员。这种海陆空相结合的训练,能够实现高效、协同的救援作战能力。


厚天救援成立于2012年,是一支注册在上海的老牌民间救援队,2019年被纳入市级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因为知道单打独斗难成气候,2021年他们开始与民营通航企业合作。在水陆救援不能抵达的地方,厚天另辟蹊径,向空中进发。



“我是军人世家,我爷爷是烈士,就是因为抗洪牺牲的一名人民警察。”2021年,这个“Z世代”的小伙儿正式从父辈手中接过了接力棒。如今,这支由退役军人组建,以退役军人为骨干力量的民间救援队成长迅速,已经从上海向全国辐射,在全国14个省(区、市)设立队伍。从2013年雅安地震开始,到2015年尼泊尔地震,再到2021年河南洪涝,这支队伍不远万里、使命必达。


“其实救援这件事情是一定是要走向全国的。这次去涿州就是从上海往涿州的一路沿线上面,组织了上海的队伍、江苏的队伍、山东的队伍,一路北上到达了涿州,在涿州建立现场的全勤指挥部,由总队指挥协调组,进行统筹和指挥。”丁硕徵介绍。



民间救援队的发展壮大,是对国内的应急救援体系的有益补充。但光凭热血和信念显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专业救援技能、专业救援设备、专业救援体系的支撑。


在采访中,两位队长也都提到了目前各自的队伍在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如何实现自我“造血”,让队伍的运转健康可持续?如何确保日常训练的专业性和实操性?如何在灾情出现时科学协调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让救灾有条不紊?这些问题关乎民间救援组织未来的发展,也关乎灾难面前每一个生命的安全。


(看看新闻Knews见习记者:李晓建 影像记者:朱晓荣 张凯 编辑:楚华)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