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视频 | 首份新冠肺炎患者遗体解剖报告公布 有何发现?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0-02-28 23:17

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遗体解剖报告28日公布。


在最新一期的《法医学杂志》上,预出版了这份报告,这也是新冠肺炎第一例系统尸体解剖的肉眼观察结果报告。


文章称,该病例为一位85岁男性,2020年1月因突发脑梗死入院,28天后因感染新冠病毒肺炎,呼吸衰竭而死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刘良团队在该患者去世12小时内,对其进行了解剖。


刘良教授表示,解剖的目的就是要搞清楚这个病毒,它到底伤害了我们什么地方,它是怎么去的。还有一个就是要弄明白这个病毒,是通过什么机制让肺受到损伤的,如果找准的话就可以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性措施。


这份报告的结论提示,新冠肺炎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肺部纤维化及实变没有SARS导致的病变严重,而渗出性反应较SARS明显。


此外,针对不少患者临床出现心肌损伤等相关问题,在这份报告中刘良团队认为,对于心肌及心外膜、肾脏、消化道器官、脑部是否存在与病毒感染相关的损害表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6日晚间,来自国家卫健委、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以及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部分专家和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遗体解剖病理检验展开了“头脑风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也参与了讨论。


如何解读这份报告?


钟鸣介绍,报告描述的现象是在这个肺的标本里,有一些粘冻样的分泌物,阻塞了小呼吸道和肺泡,临床表现就是会出现小呼吸道梗阻。这与救治过程中临床观测到的是一致的,很多病人发生了严重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因此在治疗上要特别注意气道畅通。


粘冻样分泌物有办法清除吗?


钟鸣表示,这些粘冻样的分泌物,存在于非常远端的终末端小支气管,而平时所用的吸痰装置,只能吸引到大气道的分泌物,对于小气道分泌物的吸出效率是非常低的。


同时,他还指出即使暂时清除了这些分泌物,但我们并不清楚它是否会再度生成,因此搞清楚这些分泌物产生的原因和机制更为重要。


对以后的救治有何帮助?


钟鸣表示,观察到这个疾病存在着很多肺外器官的损害,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机制?这些器官到底发生什么情况?我们的免疫系统到底是怎么应答这个病毒反应的?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点。


他认为,可能要对这些标本做更多的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检测,从而来阐述表象后面的具体机制是怎样的,使我们能够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赵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