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面对生命的拷问“有偿救援”的坚持是矫情吗?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祎

2016-10-12 15:34

这两年,好多文艺青年或伪文艺青年嘴边都念叨着这样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虽然远方的田野有时候并不比眼前的苟且好多少,每天还有是很多人踏上自己说走就走的旅行。


说走就走是一种勇气,但太有勇气了也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很多时候在你说走就走的同时,你还没意识到危险也是说来就来的….



这个十一黄金周假期就出现了这样一个令人悲伤的事情,10月6日,一名青岛中年男子随一个网上招募的穿越团队穿越亚丁自然保护区时,出现严重高原反应,不幸罹难。而在这名男子出现严重高反症状时,同伴曾向景区求助,但并未选择景区提供的有偿搜救,转而与景区派出所联系,当景区派出所组成的搜救队伍到达时,人已经不幸离世。


据说,这是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2014年10月实施有偿搜救制度以来,首例未选择有偿搜救而死亡的案例。


一时间,网友同时将驴友和景区推至了风口浪尖。救援到底该不该有偿?人命关天,景区和个人谁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10月11日的《自媒体联播》节目,邀请了旅游达人梅小排和评论员沈彬,一起来聊“户外探险有偿救援”的是是非非。




【视频】侃爆朋友圈完整版 驴友命丧景区 到底该先救命还是先谈钱?


探险究竟是勇敢还是“作”?


喜欢挑战的旅游达人梅小排说,自己从99年到现在,每年都会去一些有一定危险性的旅行,像是潜水、登山、滑雪等等,年轻时候也会选择做吃螃蟹的人去开发一些没有人去过的地方,不过也会有前提,就是有当地向导、有对当地的风险评估之后,才会有所行动。沈彬虽然比较宅,对于梅小排的这种想法也表示了理解,不过他也强调,现在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种想法。很多旅行达人认为旅行走危险的路是自己的一项权利,政府或者景区是有义务来救助我的,这是一种权利本位的想法,但更多人的逻辑是:你选择去那种有危险的地方,就是在“作”,凭什么要纳税人来负担你这种“作”的后果呢。



有偿救援究竟合不合适?


梅小排个人是支持景区收费救援的,但他也提出这里面有前提,第一是景区要把收费公告给旅游者,让游客能够了解你有偿救援的这个规定,第二,究竟是先救援再收费,还是先收费再救援,这个前提要理清楚。景区首先是有救人责任的,不管是不是有偿。假如是有偿救援的话,景区可以先救援,事后再通过民事诉讼的方法来追偿。


而沈彬则直接抬出了《旅游法》。他表示,2013年《旅游法》修订当中,对于有偿救助的规定是非常含糊的,里面的第83条规定是说:一旦遇险的话,可以向景区的管理部门和政府部门求救,获得救助之后,应该承担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但什么叫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其实法律没有规定。这其实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敷衍的应对。政府,景区经营方和个人,这三个方面的责任到底怎么分配,法律还是需要更清晰的去界定。



穷游不能“穷”在安全保障上


在这一事件中,很多网友质疑的还有一点,在人命关天的时刻,这个旅游团队为什么会因为费用的问题就放弃了对团队成员的救援,这个团队本身是否也有问题?


对于这一点,梅小排也是有所质疑的。他说,遇难的驴友加入的是一个网上松散的驴友组织,里面可能涉及了收费,这实际上是一个商业行为,而不是自愿行为。但这个组织者又没有承担起一个商业团队需要支付的风险,因此团队组织者应该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不管是道德上还是法律上。


对此,沈彬则表达了对于近些年很热的穷游概念的质疑。在他看来,穷游未必是件好事,特别是对于那些有风险的旅游路线,为什么费用比较高?因为真的需要专业的团队去做后面的保证。事件中团队中的其它人,未必当时拿不出这一万多块钱来,但是一可能觉得和这个死者不熟,不想去垫付。二是未必认识到当时高原病会有死亡这么严重的后果。因此大家对于穷游的概念需要真正改一改了,不要拿生命开玩笑。



最终,对于有偿救援制度的问题,在一致认为应该救人优先的前提下,沈彬建议可以通过一些司法案例,慢慢摸索出关于责任分配和赔偿的经验来,但救人的底线不能突破。而梅小排建议对景区做更多细则上的要求,比方说推广强制保险。


(编辑:孙燕)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