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南水北调三省争夺“水源地冠名权” 背后有着怎样的巨大利益?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黄昕

2017-01-12 10:17

近日,一则有关 “南水北调水源地之争”的消息聚焦了社会舆论的目光。“源起安康”,“源起南阳”,还是“源自丹江口”?陕、鄂、豫三地可谓互不相让。水源地冠名权之争陷入白热化的背后,是各方暗暗争夺的巨大利益。

水源地沿线付出巨大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两年,但水源地陕、鄂、豫三省关于水源地冠名权的争论持续至今。究其根源,主要是巨大付出之后对政策扶持和经济利益的诉求。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之初,横跨鄂、豫两省的丹江口水库,作为水源地,沿岸共需动迁34万人,恢复重建和移民发展任务繁重。同时为了保证水源地水质,库区许多原有产业也无法再延续,根据湖北十堰市统计,该市共关闭转产企业560家,永久减少税收22亿元,每年直接减少十堰财政收入8.29亿元,占到了十堰全年财政收入的7%。而国家对十堰城区每年的补偿金只有3000万元,为了弥补这些经济上的缺口,水源地的宣传能够帮助当地争取到更多的政策扶持。“南水北调水源地”,也可以作为一张地域名片,给当地带来招商和旅游开发等各方面优势。


15亿元的扶持蛋糕


2016年12月28日,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消息,截至2016年底,北京共安排协作资金15亿元,签订合作项目510个,涉及污水垃圾处理、文化旅游、人才交流培训、科技研发合作、产业园区建设等多领域,用于支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河南、湖北两省16个对口县市的发展建设,以促进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北京与河南、湖北两地干部交流达197人次,企业对接项目288个。3年来,北京各区县还对水源区进行了资金和物资的捐助,总金额达8000万元。

都在打“引水思源”的感情牌


2016年,河南省组织库区移民迁安的参与者,多次到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受水区的机关、社区、学校做巡回报告互动交流,对于“水源地”的付出,许多受水地区的老百姓都给予了高度赞赏,最终,2016年9月9日,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组织召开“同饮一江水—水源地陕豫鄂三省群众代表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座谈会上,北京、河南签署了《全面深化京豫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称,将在南水北调对口协作、绿色发展、产业发展、人才交流等方面进行多领域、高层次深化合作和协议的签署。河南在争取扶持上可以算赢得了先机。



不过,湖北相关地区也在主动出击,湖北十堰市的丹江口市与海淀区缔结为友好市区,由海淀区扶持的丹江口农副产品展销基地在京落地。2016年7月21日,在北京海淀区四季青镇新建的丹江口渔村广场上,来自丹江口的鱼虾水产、原生态葛根、应季柑橘等20余种农副产品开始长期在这里销售。而市场上最响亮的广告,就是“来自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同时,丹江口市副市长王春生多次带队入京招商引资,促成了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丹江口市各医院合作等多个项目,招商过程中,也着重突出“引水思源”。

生态旅游潜力大



早在2012年,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就公布了《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规划纲要》,要将南水北调工程打造成为“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国家生态战略屏障、历史文化富集地和国家级一流旅游目的地。”而“水源地”作为最重要的一环,其背后的旅游品牌价值无法估量,与之同为水利工程的胡佛大坝,自1935年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超过3500万人次游客,成为游艇、滑水、钓鱼、探险、露营度假胜地。未来谁获得“水源地”的冠名,无疑将在这场盛宴中占得先机。目前河南省已经先行一步,该省淅川县渠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融资1000万元,南水北调博物馆、移民遗址、世界水博园、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等正在开发中。

(实习编辑:马召南)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