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视频 | 基辛格:一个很懂中国的美国人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3-11-30 20:01

“我一生中一半时间都在为美中关系工作”,“我相信美中之间的和平与合作至关重要,符合两国自身利益、符合世界的利益。”——亨利·基辛格


11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逝世向美国总统拜登致唁电。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个人的名义,对亨利·基辛格博士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其家人表示诚挚的慰问。


当地时间11月29日,当今世界最具传奇色彩的外交家基辛格,走完了自己漫长的人生道路,享年100岁。


亨利·基辛格,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的重要阁员,曾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国务卿等职,197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最后一次中国行


当天,基辛格咨询公司官网发文进行悼念,回顾了他一生的经历和成就。悼文中,和“China”(中国)相关的内容多达11处。


回顾基辛格的一生,“中国”无疑是高频词,也是关键词。基辛格曾表示,自第一次访问中国后,他已有100多次踏上这片土地,“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今年7月,基辛格访华,这是他最后一次踏上中国土地。当时,有媒体对此评论到,在如今中美关系陷入低谷之时,百岁基辛格又“突访”中国,一如50多年前秘密访华为中美关系融冰一样。



7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基辛格。


习近平指出,基辛格博士刚刚度过百岁生日,你访问中国已经一百多次。这两个“一百”加在一起,使你这次访华具有特殊意义。52年前,中美两国处在一个关键转折点,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同尼克松总统和你本人以卓越的战略眼光,作出中美合作的正确抉择,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既造福了两国,也改变了世界。


在这次会晤中,习近平再次强调基辛格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强调“中国人重情讲义,我们不会忘记老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中方领导人与基辛格的会见安排在了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正是1971年7月基辛格首次访华时与周恩来总理会见之地,也是他当时下榻之处。


对于这一跨越半世纪的细节呼应,基辛格表示,“很感谢中方将这次会见安排在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这也是我当年首次见到中国领导人的地方。”


基辛格表示,美中关系对于美中两国和世界的和平繁荣至关重要。当前形势下,应该遵守“上海公报”确定的原则,要理解一个中国原则对于中国的极端重要性,推动美中关系朝着积极方向发展。“我愿继续为增进美中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作出努力。”


中美“破冰”的关键人物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个看起来很朴素的头衔却特别沉甸甸,因为中国只会把这个充满感情的头衔授予极少数对中外关系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人,而基辛格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当年亲手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关键人物。


20世纪50年代,美国确立和推行对华的全面遏制政策,敌视中国,外交上不承认、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20世纪60年代末起,中美关系开始酝酿重大变化。由于美苏争霸态势的改变,中国成为独立于美、苏之外的新力量。


基辛格(左)和尼克松(右)


为了与隔绝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关系,基辛格花费不少心血。从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在巴黎与中国代表秘密接触……直到1971年7月9日,作为美国总统尼克松特使,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悄悄从巴基斯坦伊斯兰堡转道北京,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在北京,停留了不到48小时的基辛格与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等展开会谈。这次秘密会谈,奠定了中美两国进一步交流沟通的基础。


1972年2月21日,基辛格陪同尼克松访华,两国随后发布了《上海公报》,宣布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公报》的主要内容在基辛格1971年11月访华时已达成协议,尤其是突破了其中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表述,即:“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据当时在外交部美大司美国处工作、后担任了外交部档案馆馆长的廉正保讲述,“周恩来后来在讲解中美联合公报时谈道,‘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句话是基辛格贡献的。”而这也是《上海公报》之所以会取得突破的关键点之一。


基辛格在日后的采访中回忆道,“上海公报在上海签订时我在场,我参与了上海公报的起草工作。因此,我们美国人必须避免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即我们正在放弃我们所承诺的一个中国政策的印象。”


尼克松也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基辛格帮他完成的与中国的外交,是其个人政治生涯的最高峰。


1973年2月,基辛格再次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发表公报称:现在是加速关系正常化的适宜时机,“双方一致认为,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关系的正常化将对和缓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作出贡献”。


三个月后,中美双方在对方首都互设了联络处。此后,中美联络处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两国之间架起了一座特殊桥梁,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半时间都在为美中关系工作”


离开白宫以后,基辛格并未远离政坛,也始终关注中国。在此后的近半个世纪里,他曾先后100多次访问中国,屡次获得中国领导人接见,并造访中国多地。


基辛格自称专长是“认识中国的每一代领导人”,并对“中国思想和中国人民有浓厚的兴趣”。正是基于这种了解,他重视美中经贸关系的积极作用。



熟悉中国的基辛格,在88岁高龄时出版了《论中国》一书,试图从历史的角度理解中国,包括理解美中经贸交往的漫长历史。《纽约书评》称此书表现出“一个西方学者对中国特色毫不掩饰的认可。”


基辛格不止一次强调,美中合作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至关重要。他表示,“期待美中两国都确认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和平与繁荣的世界秩序”,双方应把友好与合作作为共同目标,并为此做出不懈努力。


基辛格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上个月24日出席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为其颁奖的晚宴。


他坐在轮椅上,在结束简短发言后呼吁:“我一生中一半时间都在为美中关系工作”,“我相信美中之间的和平与合作至关重要,符合两国自身利益、符合世界的利益。”


如今,这位富有远见和充满智慧的老人的离世令世人感叹。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在社交媒体发文说:“这对我们的国家和世界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历史将铭记这位百岁老人为中美关系作出的贡献。”


别了,老朋友基辛格!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方菲菲)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