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无鱼可捕?东海“渔”困调查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金普庆 高云涌

2016-11-01 16:38

如今,出海的渔船陆续回港,今年“第一网”的收成如何?昔日繁华的舟山渔场,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困境?记者跟随渔运船出海,调查东海“渔”困。




【视频】凌晨两点,舟山国际水产城交易大厅


出海数日的渔船完成今秋“第一捕”后,这几天都陆续返回了沈家门渔港。


凌晨两点,舟山国际水产城码头迎来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本地和外地赶来的鱼贩们,忙着交易刚刚上岸的渔获。


在这个国内最大的海产品交易市场里,带鱼、鲳鱼、梭子蟹最为常见。不过这几年,无论是渔获的质量还是数量,都不理想。


鱼贩们也都感叹,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以前一个生产船过来,有三条小船可以装。现在三条大船过来才装一个小船,货少了很多”,在这里做了十几年渔获买卖生意的鱼贩张舟依告诉记者。


越开越远的渔船


【视频】记者随渔运船出海,调查东海“渔”困


船老大金永宏,从17岁开始出海捕鱼、收鱼,有着40多年的海上经验。近几年,对东海渔场一带的变化,他感受深刻。


“以前我一开始下海的时候,那时候鱼多,不用跑到老远的地方去,十天左右、半个月左右回来一次。现在一出去,不知道两个月、三个月,不一定了”,金永宏告诉记者。


跟随老金的渔运船,这天,记者一同前往100海里外的东海157海区收货。不过,对于这趟出海能收到多少货,大家心里都没有底。


在一天一夜的航行中,海面上不断出现渔船穿行或是捕捞的场景。船老大们说,正是因为这些年近海渔业资源的不断衰退,才使得渔船不得不航行得更远、航行得更久,去寻找渔获。


经过20多个小时的航行,老金的渔运船到达了指定海域,这里距离出发时的舟山岱山港码头的海上距离超过了160海里。


一天下来,渔运船先后向五艘捕鱼船收货,但结果都差强人意。这一趟,他们的收成只有10000多斤渔获,比往年高峰时足足少了四分之三。


“产量低啊,至少少了一半还要多,渔民都打算要跑到别的海区去了,这里没货了,要亏本了”,船员於波说。


更为沮丧的,还有捕鱼船的船老大们。由于无“渔”可打,有的船出海一个多月了,还迟迟没有返航。


高仁久,是浙岱渔11419号船的船长。几年前,他贷款买了这艘新船,可没想到,渔业资源一年比一年少,当年买船的贷款至今还没全部还清。


“我们出门一个月的成本最起码在35万左右,包括油、笼子、绳子,各种费用,船上的伙食。像今年一般算起来,到目前,上半年生意不是很好,70%要亏,10条船最起码7条是亏的”,高仁久说。


东海已无鱼可捕?


东海有“鱼仓”的美誉,是我国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海域。有人计算过,中国人餐桌上98%的大黄鱼和80%以上的带鱼都曾来自这里。不过,根据舟山市渔业局的统计,在去年近180万吨舟山水产品中,被誉为传统“四大海产”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的产量却不到1/10,其中大黄鱼更是几近绝迹。


“数量少了,肯定价钱高了。下半年价格最高的带鱼要卖200块钱一斤,最主要是带鱼没有。现在大黄鱼,一斤以上的要每斤1000多块,两斤以上的要每斤3000多块”,舟山国际水产城总商会会长夏志军告诉记者。


浙江海洋大学的徐汉祥研究员,是国内从事东海渔业资源研究最权威的专家之一。根据他多年的调研分析,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东海区传统经济鱼类资源量下降明显。同时,鱼类出现了小型化、低龄化等特征。


“现在讲东海无鱼,或者说鱼少了,其实是指大的鱼少了,小的鱼还是挺多的。这就体现了我们东海整个营养级是在下降,小杂鱼、幼体是越来越多”,徐汉祥告诉记者。


过度捕捞 渔业衰退的主因


根据徐汉祥团队的测算,东海区主要渔场的渔业资源蕴藏量约为1200万吨,按照国际惯例,为了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捕量应不超过蕴藏量的50%。但近年来,东海区渔场年捕捞量却维持在700到800万吨。


“这样它会引起恶性循环,就是鱼会越捕越小、到后来就越捕越少。所以,即使我们要维持现有的资源状况的话,这个捕捞产量也是要减少的。如果我们要想资源恢复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家看到的都是大鱼,吃的都是优质的水产品的话,这个捕捞量还要继续下降”,徐汉祥说。


20世纪70年代的舟山海洋渔业 晒黄鱼鲞


2014年,浙江省提出了"修复振兴浙江渔场"计划,加大了对“三无”渔船的打击力度。但由于沿海各地执法力度不同,伏休时间上也存在差异,渔船跨海域偷补、滥补的现象时有发生。


作为舟山地区唯一的群众渔业省人大代表,夏永祥曾提交过多份推动渔业健康发展的议案。在他看来,造成目前渔业困境的主要原因,正在于各地对打击过度捕捞仍然没有形成联动机制。


“主要的原因,周边的省份没动作,以后长期的效果怎么样也很难说。因为鱼是要游的,船是要动的,光是我们浙江的,我们认为以后长时间对我们渔民束缚力也不强的”,夏永祥告诉记者。


备受争议的渔业燃油补贴


除了执法的九龙治水,实施了10年的渔业燃油补贴政策,也被认为是造成过度捕捞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的农业是免税的,渔业是农业的一个方面,那么我们国家的柴油里面是含税的,渔民在捕捞过程中购买了柴油,等于交了税,国家相当于把税款返还给他,这就是柴油补贴的本意”,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周永东分析。


不过,由于补贴数额与渔船功率大小直接挂钩,主机功率数越大,补贴越多。近年来,部分渔民看中了优惠政策有利可图,客观上也造成了渔船越造越大,再加上商业资本的进入,渔船捕捞强度更是逐年增加。


“我们渔业的主要问题是捕捞强度太大了,资源无法承受,油补政策其实是推动了整个捕捞强度的增加。所以说,针对现在的状况,国家对整个油补政策进行了调整、完善,要逐步削减油补,把渔船的补贴量跟用油量脱钩。同时,把削减下来的资金用于渔民的转产转业、生态修复、渔业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刘舜斌告诉记者。


根据调整后的油补政策,力争到2019年,国家用5年左右时间,将渔业捕捞油价补贴降至2014年补贴水平的40%。调整后,一艘400千瓦马力的渔船,获得的补贴将从每年的70多万元,降至30万元。


【视频】“东海鱼仓”,何日再现鱼虾满仓?


多管齐下,打击过度捕捞,让东海得以“休养生息”。昔日的“东海鱼仓”,何日再现鱼虾满仓?世世代代的渔民们,未来能否靠海吃海?海洋生态和经济发展之间如何平衡,亟待找到一个答案。

(编辑:陈佳雯)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