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旧上海名门望族的海派大宅门

时讯

看懂上海

2017-12-12 17:37

流年似水。多年后的今天,当阳光透过梧桐枝叶温情地洒在这些老宅子上,当我们怀着一颗淡定之心逡巡在宅门内外,那些人、那些事,便浮现于我们眼前,勾起了我们对一座城市,甚至是一段风云历史的记忆。



零壹 从丁香花园说起

         ——李鸿章家族


李鸿章家族,世称晚清第一家。他们祖籍是安徽,发迹却在上海滩。


打从李鸿章1862年率领淮军杀到上海算起,李家在上海已经生活了一个半世纪,整整七代人之多。李鸿章本人虽然没有在上海久住,但他在上海却留下了影响深远的事业。李家的生活轨迹也高密度地隐匿于上海梧桐树下的洋房里,成为了世人口中的传奇。


李鸿章


如果说半条华山路都是李家的也不为过,华山路原本是一条对付太平军的运兵道,也许李鸿章因此对之情有独衷吧。


位于华山路699号的枕流公寓住过很多名流,李鸿章的小儿子李经迈便是其中之一。李经迈在上海西区做房产生意没有失败过,杰作之一是上海滩一流的高层公寓 ——枕流公寓。该公寓的六层和七层就是他的住宅,中西合璧的风格。李经迈去世后,儿子李国超把包括枕流公寓在内的所有房产都卖了,去香港,再转美国,从此就没有回来过。现在的枕流公寓被誉为文化名人楼,住过很多名人,如周旋、孙道临、沈柔坚等等。


枕流公寓


但凡写到华山路849号丁香花园的文章都说这是李鸿章为姨太太丁香建造的花园,但李家后人都说“根本没有丁香这个人”、“丁香花园不是李家的产业”。真正的李家豪宅是位于华山路长乐路口的一栋三层西班牙式洋房,是李经迈为其母莫氏造的。解放后房子长期归气象局使用。


位于华山路江苏路口的长宁区卫生学校里的一栋灰白色洋房当年是李鸿章侄孙李国芝的房产,曾办过俱乐部,开过赌场,号称“小开李的花花世界”。从学校沿江苏路方向延伸,有好几栋豪宅都是他的,可惜靠近江苏路延安路路口的花园洋房在造高架时拆掉了。


李鸿章的大儿子李经方曾任驻英公使、驻日公使。他的英国太太住在安庆路。儿子李国焘很有出息,兼通中外文史,当过上海邮政局局长,生前住在富民路182弄的裕华新村里。


富民路182弄裕华新村


威海路重庆北路口的储能中学过去是一处大花园豪宅,李鸿章的侄子、清末云贵总督、蔡锷的老师李经羲最后的15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当年门口有巡捕把门,院内有100多名佣人,路边候着成排的马车和汽车,不是一般的威风啊。



零贰 在黄浦江畔兴旺起来

    ——聂缉椝家族


黄浦江在上海的版图上走了个弯弯的“3”字,在它绕过陆家嘴,折向东去的北岸,即现在的许昌路、杨树浦路、辽阳路、霍山路一带,从前是个很有名气的地方,因为清末有一任道台的家园及其主要的家族企业,均坐落于此。


这位道台就是聂缉椝,他是曾国藩的小女婿,也是李鸿章在沪大办洋务时的得力干将。聂缉椝很能干,离开家乡湖南衡阳才14年,就成了上海滩的“党政军第一把手”,而黄浦江还真是聂家的福地。


聂缉椝


聂缉椝最早是住在江南制造局内的,后来搬到了霍山路上的花园洋房里。花园方圆不足三亩,如今是教苑宾馆和霍山路小学的所在地。另一处聂家花园位于辽阳路亚明灯泡厂的马路对面,由五幢三层高的红砖洋房和一个花园及网球场组成。


聂公馆的西北方向是一块聂家捐献的地皮,当年工部局在上面造了一所聂中丞华童公学。学校后来是市东中学。


市东中学


恒丰纱厂厂房


离聂公馆不远的黄浦江边屹立着聂家的骨干企业——恒丰纱厂,五组厂房雄壮异常。这家中国最早的大型纱厂之一,设备全是当时英国最先进的纺织设备,建国后改为了第三丝织厂。


聂家老太太曾纪芬与宋家老太太倪桂珍同为基督徒,每周在同一个教堂(景灵堂)做礼拜,久之成了好朋友。两位老太太做礼拜需儿女陪同,倪老太太由其小女儿宋美龄陪同,由宋子文开车接送;曾老太太就由小女儿聂其璧或几个儿媳陪同,时间久了,两家小姐和媳妇开始互往走动,宋美龄也成了聂家的常客。1923年聂家最小的女儿聂其璧结婚,经聂母与宋母商量,邀请尚在闺阁中的宋美龄小姐充当傧相,宋美龄爽快地答应了。



那天,宋美龄穿了一身漂亮的衣裙来到了聂家,还带来了一串珍珠项链。也许,那时的宋美龄尚不习惯珠光宝气的打扮,或许那串珍珠项链已久不使用,在聂家对镜梳妆时,竟一下吧珠线扯断了,珍珠撒了一地,惹得满屋人都蹲下身帮他捡珍珠。待珍珠摆弄停当,才陪新郎新娘到花园去拍照……



   零叁 银行梦破灭后钻进藏宝阁

——刘晦之家族


上海新闸路陕西北路口附近,有一处十分僻静的院落,院分里外两进,迎大门有4棵高大的广玉兰。那广玉兰棵棵长得枝粗叶大,青翠欲滴,遮蔽了院内一半的光影。到夏天,浓阴就越过墙头,伸到街上,远远望去,非常气派。


这花园的主人名叫刘晦之,是李鸿章大儿子李经方的内弟。刘晦之的父亲刘秉璋曾亲自指挥了镇海战役,打了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个大胜仗。作为良将之子,刘晦之没打过仗,没得过科举上的头衔,却抓住经商机会,成了银行家、收藏家。刘家花园的八角小楼就是在中国现代收藏史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藏宝重地——小校经阁。


刘晦之


新闸路上刘家花园里的四棵广玉兰是从李经方的花园里移植过来的。当年,李经方从北站附近的安庆路移居大连,将花园里的树木假山送给了刘晦之。解放后假山被搬进静安公园造景,只有广玉兰依然挺拔于刘家旧址。花园南侧有一幢八角小楼,当年飞檐上的琉璃瓦不复存在,徒留下四周的围栏。眼前是20几家房客分享的场景,又有谁能料到这里曾经藏了500箱古籍线装书、28000块甲骨龟片、数万锭各式古墨、130件古代兵器、二具唐代乐器忽雷、数百件三代彝器……


1919年,刘晦之任中国实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后,把总行迁到了上海,在北京东路虎丘路路口造了中实银行大厦。他推出的“特别有奖储蓄”噱头吸引了大量游资,让财政部长宋子文都不得不佩服。但“人怕出名猪怕壮”,实业银行的兴旺使上海金融界红了眼,最后刘晦之被宋子文等人逼得心灰意冷,索性辞了银行职务,一头钻到他的小校经阁中去了。



零肆 东平路上的席家花园 

  ——席正甫家族


关于苏州洞庭席家,大凡老上海几乎无人不知,因为外滩那栋最庞大、最豪华的建筑、外国人在中国开设的最大的银行汇丰银行,原先就是席氏家族为之打理的,而且一打理就是祖孙三代人,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


席正甫


席正甫当年和后母及两个弟弟生活得很辛苦,靠哥哥席嘏卿在上海洋行里打工维持家用。席正甫十来岁时也来到上海滩闯荡,在舅舅沈二园的钱庄里当学徒。几年后,席家兄弟用积蓄开了自己的钱庄。不多久,席正甫就在外国人开的大银行——汇丰银行里坐稳了买办的位子,一坐就是三十年。



位于东平路1号的席家花园是一栋三层老洋房,红顶黄墙,雕花精美。小楼底层原有一道内廊,望出去是一片草坪,草坪上拉上网子,就可以打球。现在,此地是席家花园旗舰店,和席家不相干的人在老宅里经营着本帮菜,尽管花园和草地都不复存在了。



零伍 地产大亨曾是苦出身

  ——周湘云家族


周湘云位于青海路44号的花园洋房是上海滩有名的豪宅。墙上铁牌上刻的是房子建造的年月以及洋行设计师戴维斯•布鲁尔的名字。房屋呈狭长状,南端是用于祭祖的祠堂,北端是前楼和后楼。前楼大厅的卷帘大门在当时是顶时髦的,当年大厅左侧是餐厅,右侧是会客室。


二楼是卧室,正南的主卧带挑出的圆形阳光房。底楼坐电梯可以直达三楼的大平台。后楼为条状,由长廊连接各个房间,并有后天井。宅子的中央是花园,小桥流水,山石玲珑,两棵百年香樟精壮挺拔,与盘曲遒劲的百年古藤相得益彰。1950年初,这栋花园洋房由华东局外贸机关租用。其后,先后为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及岳阳医院门诊部。



位于延安中路1101号的花园以前叫“学圃”,当年周湘云就是在那里宴请宾客的。那里不仅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还养着孔雀、金鸡等小动物。后来花园辟出一块土地造景华新村,正门开在巨鹿路上。解放后这里造了延安饭店。


周湘云家族有“房地产大王”之誉,在公共租界工部局纳税人的名册上排名第五。拥有第一号汽车牌照的是周湘云的弟弟周纯卿,时间长达40年之久。


周湘云


有地、有房、有钱、又有一号汽车,这么显富的周家其实是个苦出身。当年,周湘云父辈兄弟三人为生计所迫,先后乘鸭蛋船从宁波闯到了上海滩。从一只咸蛋“过”两顿饭的苦日子过起,他们很快就发现了上海滩的“金矿”,各自开拓了一片天地。19世纪末,大哥二哥去了武汉,三弟周莲塘留在了上海。到周莲塘的大儿子周湘云接管家业时,周家已号称有500万家产。


而第一号汽车牌照拥有者周纯卿的私宅位于南京西路806号,这是一座有罗马式廊柱的大厦,解放后变身为静安区少年宫。


华山医院西边的花园人也称“周家花园”,它曾是周纯卿为自家小姐养病所盖的私人花园,位于今天华山路561号,有23亩之大,据专家点评建筑风格属中西合璧,房子是苏州园林式的,草坪倒是欧式的。


周家花园内景


如此漂亮的大花园,单住着周小姐一人,但如此良辰美景,却也只得她一人独享。原来这周家小姐得了肺结核,在当时是“不治之症”。周纯卿遍访名医,得知此病无药可救,只有靠静养,呼吸新鲜空气。为了女儿,心急如焚的父亲花巨资买下了这座闹中取静的花园,并按照苏州园林风格和女儿的喜好不断在这23亩土地上锦上添花。只可惜,新鲜空气和锦上添花都没能留住她的生命。长自绣窗前的可怜小女儿,到底走了,没给后人留下任何旖旎的传说。


睹物思人的父亲,于1945年把它转卖给了“海上闻人”虞洽卿,周家花园成为“虞家花园”。



                   零陆 面粉、棉纺大王的宅邸                   

——荣宗敬家族


上海陕西北路靠近南京西路的地方,有一排雕花的石砌矮墙。从墙头伸出的婆娑多姿的樟树枝子看,院子里肯定是个美丽的所在。


原来此地就是现代中国最大的民族实业家荣宗敬的故居。当年荣宗敬一肩行李来到上海,从一介学徒做起,最后共创办了21家面粉和棉纺企业,并因此被称为“面粉大王”、“棉纺大王”。这样一个荣氏家族,曾影响了半个中国。



荣宗敬故居位于陕西北路186号,洋楼的转角处呈六角形突出,上复红色的圆形穹隆,好比是三层鲜奶蛋糕上点缀的一颗小樱桃。荣宗敬在这幢花园洋房里住了十几年。抗战爆发后,1938年1月4日深夜,荣宗敬避居香港。不料到香港后突患肺炎,加上心忧家事国事,于2月9日在香港养和医院去世。一个月后,荣家的后人搭乘加拿大皇后号,将其灵柩运回上海。3月19日,荣宗敬算是又回到了老家。



零柒 人丁兴旺的朱家大院

  ——朱季琳家族


一到星期天,门窗紧闭,冷寂无人,和所有的机关一样,只留门房值班。可是在五、六十年前,这儿可是个非常热闹的地方,而且越到星期天就越热闹。


朱家大院位于绍兴路5号,如今的上海新闻出版局和版权局的办公地点,在半个世纪前,这里住着一个非常海派的大家庭。老太爷朱季琳是上海南市华商电气公司和合众轮船公司的董事长,老太太宋玉是法租界华人富商宋书荪的女儿。他们有14个儿女,几十个孙子、孙女、外孙,加上奶妈、管家、账房等工人,上百口人都热热闹闹地“焐”在这座西班牙风格的大楼里。据说吃饭时间一到就要摇铃,然后再围坐在四张大桌子前用餐。


1947年朱季琳部分子孙留影


房子很大,内有教堂、大小客厅、弹子房、电影室等;院子里有花园和网球场,主楼以东还有8幢小洋楼是给8个儿子娶媳妇准备的。因为朱家几代都是天主教徒,因此这里派对特别多,比如圣诞节晚会、复活节酒会等等。上世纪30年代初,这里就有家庭影院了。放映机是儿子朱洪声是国外带回来的,影片拷贝是从美领馆借的,基本都是好莱坞英文原片。朱家的西洋小乐队在上海滩上很有名,每逢周末就以乐会友。



“仍然住在祖宅洋房里的连1%都不到,那些名门望族的后代几乎都在那个年代被扫地出门。后来最潦倒的,在路边看自行车。豪门盛衰是非常具体的故事。每个大宅门同每个历史名城一样,都有自己的沧桑巨变。”

宋路霞,《上海望族》作者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识别二维码 

 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员”申请入群 

(申请时请注明“看懂上海入群”字样)

 等侬来喫一杯老上海的茶!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